首页 > 动态资讯 > 知识科普 > 面瘫患者案例:干细胞疗法可促进面部功能恢复,缓解面瘫症状
面瘫患者案例:干细胞疗法可促进面部功能恢复,缓解面瘫症状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5-10-06 05:45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贝尔氏面瘫最为多发,约占所有面瘫病例的60%-75%。患者常出现单侧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表现为眼睛无法闭合、嘴角歪斜、无法正常微笑或抬眉,不仅影响面部外观,还会干扰进食、说话等日常功能,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一,治疗局限与转机

传统治疗面瘫的方法较为局限,急性期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联合抗病毒药物应对可能的病毒感染,后续再配合针灸、理疗等康复手段促进恢复。

但这些方法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约15%-20%的患者会出现恢复延迟、遗留面部肌肉联动、鳄鱼泪综合征等后遗症,尤其是病程超过1个月且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后续改善难度更大,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间充质干细胞的出现为面瘫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因细胞活性高、免疫原性低,不易引发身体排异反应,且能大量提取,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选择。

其核心优势在于具备强大的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能力,无需复杂培养即可用于治疗,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也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初步验证。


二,临床研究

057842ab2cba6dfa74909751a7c069c5.png


面瘫的核心病理问题是面神经因炎症、水肿、缺血或损伤导致功能障碍,进而引发面部肌肉瘫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多维度的作用修复面神经、改善局部微环境,最终恢复面部神经-肌肉的协同功能,具体机制可分为以下四个关键层面。

1,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

间充质干细胞是天然的 “神经营养因子工厂”。它能持续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多种物质。

这些因子共同作用,直接滋养受损的面神经,推动其从细胞层面修复,进而恢复对肌肉的支配功能。

比如让无法闭合的眼睛重新获得神经信号,实现眼睑收缩,或让嘴角肌肉重新接收指令,恢复微笑动作。

2,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能通过分泌多种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等,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与聚集,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同时,它还能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避免过度免疫反应对神经造成二次损伤,为面神经修复创造无炎症干扰的基础环境。

例如,在贝尔氏麻痹患者的治疗中,干细胞注射后可快速缓解面神经周围的水肿,为后续神经修复扫清障碍。

3,调节局部微环境,激活自身修复机制

面瘫患者的局部组织微环境常处于修复低效状态,如血液供应不足、修复细胞活性低。

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改善这一状况。它能促进局部血管生成,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物质,增加面神经周围的血液供应,为神经修复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还能激活患者自身的修复细胞,增强清除坏死组织、构建修复支架的能力,让机体从“被动受损”转向“主动修复”,加速面部神经与肌肉的功能协同。

4,辅助性细胞分化与整合

在特定微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少量与神经修复相关的细胞,这些分化后的细胞可整合到受损神经周围,辅助构建神经修复的“结构支架”,进一步巩固神经信号的传导路径。

这一机制在面瘫治疗中并非主导,更多是对前三种核心机制的补充,确保神经修复的稳定性。

三,临床研究

一篇发表于《World J Clin Cases》(世界临床病例杂志)的文献研究主要报告了1例采用未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贝尔氏面瘫患者的恢复情况。该患者为中年人群,此前已出现单侧面部麻痹症状1个月,期间曾接受激素与抗病毒药物常规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前对患者面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常用的面部功能分级标准,患者分级为V级,具体表现为患侧眼睛无法闭合、微笑时嘴角无抬起动作、抬眉时患侧额头无皱纹,日常面部基本运动均受影响。

治疗方案采用未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次使用细胞剂量为1×10^7个,通过局部注射方式将干细胞注入患者患侧面部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负责面部运动的关键肌肉部位,注射频率为每周1次,共完成3次注射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并在不同时间节点评估面部功能与症状变化。

治疗后1周

患者患侧眼睛闭合能力略有提升,但仍无法完全闭合,微笑时嘴角可出现轻微活动。

治疗后4周

患者面部功能分级降至III级,患侧眼睛可完全闭合,微笑时嘴角抬起幅度明显增加,抬眉时患侧额头可出现轻微皱纹。

治疗后8周

面部功能分级进一步降至II级,患者面部运动协调性显著改善,仅在做大笑等大幅度表情时,患侧与健侧面部存在轻微不对称。

治疗后12周

患者面部功能分级恢复至I级,所有面部麻痹症状完全消失,闭眼、微笑、抬眉等面部动作与健侧完全一致,日常生活不再受影响。

整个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过敏反应、局部皮肤感染、面部肿胀或其他不适症状,治疗安全性良好。

该研究结论指出,对于经常规治疗无效的贝尔氏面瘫患者,采用未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促进面部功能恢复,且治疗过程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本研究仅为单个病例报告,样本量有限,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仍需更多大规模、设有对照组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干细胞在治疗贝尔氏面瘫领域展现出了积极的治疗效果,为传统治疗手段效果不佳的患者群体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与希望。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技术的持续优化,期待间充质干细胞疗法能够成为面瘫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助力其重获健康与自信。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ac2483e6488619ee96da09c1415ac06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