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 知识科普 > NK细胞自体和异体的区别:差异对比和临床选择依据
NK细胞自体和异体的区别:差异对比和临床选择依据
发布者:海南省干细胞工程中心 发布日期:2025-09-04 10:50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目前,基于NK细胞的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细胞来源,NK细胞疗法主要分为自体和异体两类。本文旨在系统比较两种策略,为临床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一,自体NK细胞 VS 异体NK细胞


自体NK细胞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免疫原性低,不会引起排斥反应。然而,在肿瘤治疗中,这一优势被其根本性缺陷所削弱。肿瘤细胞通过上调HLA I类分子介导免疫逃逸,而自体NK细胞对HLA的抑制信号极其敏感,导致功能受抑,难以有效杀伤肿瘤。加之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状态通常较差,其NK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往往不佳。

异体NK细胞的核心优点在于它是一个标准化的细胞来源,所有脐带血库的捐献均源于经过严格健康筛查和病原体检测的健康新生儿,因此避免了从个体供体中反复筛选合格细胞的繁琐流程,细胞质量均一、可控。在功能上,这些细胞更原始、未受衰老或疾病影响,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且其杀伤活性不受患者自身HLA背景的限制,能有效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虽然理论上,异体NK细胞存在免疫反应风险,但脐带血NK细胞免疫原性低,引发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较小。因此综合来看,异体NK细胞在细胞来源的标准化、即用性以及克服肿瘤免疫抑制方面的突出优势,使其成为更具应用前景的免疫治疗策略。

二,临床研究

55cff8638d4fb9b075bdcf22e1346a42.png


一项由中国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复大癌症医院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对比了自体与异体NK细胞免疫疗法对复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成果发表于《Onco Targets and Therapy》杂志。

研究纳入36例复发乳腺癌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一组接受自体NK细胞治疗,另一组接受异体NK细胞治疗。自体NK细胞取自患者自身血液,经体外扩增后回输;异体NK细胞则来源于健康供体。两组患者均每周接受一次NK细胞回输,连续治疗四周。

研究结果显示,异体NK细胞治疗组在多个指标上均表现出更优效果。根据RECIST评价标准,异体NK细胞治疗组有3例(16.67%)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2例(66.67%)患者疾病稳定;而自体NK细胞治疗组仅1例(5.56%)达到部分缓解,10例(55.56%)疾病稳定。此外,异体NK细胞治疗组患者的肿瘤最大横径及CT值均小于自体NK细胞治疗组。

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异体NK细胞治疗组在治疗后2个月的KPS评分明显高于自体NK细胞治疗组。异体NK细胞治疗还能减少循环肿瘤细胞数量,降低癌胚抗原和CA15-3等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并显著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研究结论指出,异体NK细胞免疫疗法在治疗复发乳腺癌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小肿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强免疫功能,为复发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免疫疗法选择。


c0cae55cf3ca8d4467391543d3981551.png


另一项由韩国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布的一项关于NK细胞治疗实体瘤的大型荟萃分析,在对比12项异体与自体NK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研究(共289例患者,涵盖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后,明确提出异体NK细胞在疗效上更具优势,且安全性可控。

从核心疗效指标看,异体NK组整体客观缓解率(ORR)达47.2%,显著高于自体组的26.8%(P<0.01)。分癌种分析中,肝细胞癌患者获益最显著。异体NK细胞单药治疗ORR为58.3%,联合介入栓塞治疗时ORR进一步升至72.3%,而自体组联合相同局部治疗的ORR仅39.1%。

生存数据同样支持异体优势,异体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4.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5个月,分别较自体组(OS10.3个月、PFS5.1个月)延长37.9%和47.1%,且亚组分析显示,PD-L1阳性患者接受异体治疗的OS获益更显著(HR=0.42,95%CI0.28-0.63)。


机制层面,文献指出异体NK细胞优势源于两点。

1,规避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

自体NK细胞易受患者自身肿瘤微环境中TGF-β、IL-10等抑制因子影响,导致杀伤功能耗竭;而异体NK细胞来自健康供体,初始活性更强,且不受患者自身免疫抑制状态干扰。


2,KIR不匹配效应

异体NK细胞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患者肿瘤细胞的HLA 分子不匹配,可绕过肿瘤细胞通过HLA分子介导的免疫逃逸,直接激活杀伤通路。

安全性上,异体NK组未出现3级以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仅4.8%患者发生1级皮肤 GVHD(自体组无 GVHD),两组1-2级疲劳、发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异体组35.2%vs自体组32.7%),均无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证实异体NK细胞安全性可控。


该文献认为,在实体瘤治疗中,异体NK细胞较自体NK细胞具有更高的ORR和更长的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未来可通过优化供体筛选(如选择 KIR-HLA不匹配供体)、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一步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自体与异体NK细胞免疫疗法,分别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应用潜力。未来,通过精准评估患者免疫状态、HLA配型特征及肿瘤生物学特性,临床医生将能够更科学地制定个体化NK细胞治疗策略,最终推动肿瘤免疫治疗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均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我们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传递行业前沿进展,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指导建议,无推荐公司和医院之意,如需就医请咨询正规医院医生。

18a1084d128def8204f528baa618a984.jpg